对于父母来讲,家庭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。教育好坏,也非常到程度上取决于爸爸妈妈的培养程度。大家来看看教育专家董博士的教育经验。
家庭教育6项任务
培养孩子的自尊心:自尊心是孩子人格的脊梁,是成长的动力。最好办法是尊重孩子和无条件地爱孩子。
培养孩子的自信心: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鼓励,有了我能行的信念,孩子就能发挥源于己的潜能。
培养孩子的责任心:让孩子从小掌握对自己负责,我们的事情自己解决。有责任才可以成长。
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:要让孩子从小有一种信念,通过我们的奋斗达成我们的梦想。
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:一个人把学习当做感兴趣的事儿还是痛苦的事儿,主要取决于他童年的学习心得。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让他领会到学习的快乐。
培养孩子的好习惯:好习惯是成功的快车道。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的平时行为决定他的收获。
三大高压线
董博士觉得,目前不少的父母正在毫不知情地触犯着家庭教育中的三大高压线。
董进宇所指的高压线,第一根就是忽视孩子的存在。不关心孩子提的问题,不听孩子的讲解,这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忽视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紧急的恶习。第二根高压线是破坏性批评。如此做的结果是本来期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,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。第三根高压线则是强迫。爸爸妈妈强迫孩子做事情,不只会抹杀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和学习兴趣,还会形成被动的习惯。
父母要成为孩子精神供氧者
假如你能记住
假如你能在我可以时让我一个人迈出一步。假如你可以用你的爱感受我的生活,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、假如你能理解,我察看世界的双眼比你的双眼矮三英尺
董进宇博士深情演绎马迪-金《假如你能记住》,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对爸爸妈妈的深切期盼,令不少向他咨询的爸爸妈妈眼角湿润,悔恨愧疚。
父母最需要方法却常见缺少练习
董博士觉得,当父母最需要方法却常见缺少练习,教育孩子是个长期的工作,虽然每人都渴望立竿见影。
一位妈妈说,过去责骂孩子,恨铁不成钢,孩子看到自己就躲闪,母子关系非常僵。董博士的一句话点醒自己,爱,毫无疑问,还要讲究一个表达方法。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,父母是用责骂将他推出去还是用爱和责任将他拉回来,需细斟酌,讲方法。董博士指出,面对孩子学习、日常的各种问题,是推一把还是拉一把考验的是做父母的实力,包含教育、人际关系、心理学等很多方面的储备。
不少父母很看重教育,逼孩子考重点上名校,却忽略了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所饰演的角色。董博士指出,真的的好父母,必须要饰演好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六个角色。
除去供孩子吃喝拉撒,还要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队长,生活教练,生命导师,知心朋友,非常重要的是,成为孩子的精神供氧者。出色的孩子背后肯定有出色的教育办法和出色的父母,父母第一要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,才能给孩子遮阴蔽日。孩子的健康成长,需要爸爸妈妈给予他爱,伴随,确认,鼓励和表彰,一句话,孩子的心智、人格成长都需要心灵的养料,这类都需要爸爸妈妈来提供。
教育孩子8个锦囊
无条件的爱、表彰、鼓励、确认、理解、伴随、制定标准、批评。
不少父母觉得,给孩子洗衣、做饭就是爱孩子,并且以孩子认真学习为条件。
其实,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,是无条件的,是对这个生命的整体同意。当孩子被无条件地爱着时,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。
苦学是由于兴趣绝不是仅靠意志力
学习好不必须要吃苦
孩子只有勤奋、刻苦地学习,才能提升学习成绩,这是无数父母信奉的真理,但董博士却觉得这是个误区。他表示,只有在学习中领会到快乐,才能充分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。董进宇博士表示,他曾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,结果显示,有95%的学生觉得学习是痛苦的。在这类痛苦的学生心中,目前的吃苦是为了以后的解脱,目前的学习是为了以后不需要学习。
董博士指出,自古以来对孩子的教会都是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这种痛苦式教育被父母奉为经典名言,却不知给无数孩子幼小的心灵打下恐惧学习的烙印,学习自然不可以尽如父母之意。董博士表示,学习非常重要的是感兴趣,而快乐则是兴趣的源泉。大家有太多的父母觉得学习好的孩子最有意志力,其实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绝不是靠意志力学习的。孩子晚上看书看到一两点是由于感兴趣,这凭意志力是办不到的。
不少父母埋怨我们的孩子不够努力,经过调查,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想好好学习,但却努不上力,为何?由于孩子没能在这种好好学习中领会到快乐。董博士表示,只有在开心的心理下,孩子的身体非常松弛,而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却高度集中,学习才大概有效。一个觉得学习非常难非常苦的孩子,总是不可以进入学习状况,大脑的潜能和注意力不可以高度集中,身体却非常紧张,难怪坐不住。
父母的正确做法是,要给孩子传达学习是开心的观念引导孩子从简单做起,找到胜任感给予孩子准时的表彰和勉励继续引导孩子学习下去,找到学习的规律继续给予孩子奖励最后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相连,越学习越快乐!